「有感而發」,在醫學界專業理智的角度來編譯,是有感冒後,身體抵禦病菌而發熱發燒,很正常的一回事。但用情感的角度,被周邊的事或物的影響,觸發了身心的感受,而回應一些言論或行動,亦是常情不為過。看簡單的四個字,顯出了中文可愛之處,非常有意義啊。
言歸正傳,無論是上班族有工作,或者已經退休,到處走動,也不論是何性別或年齡的人,我們每天都會經歷過不同的大小事項。有些是像風一樣的吹過,根本沒有時間去體會,就消失得無影無蹤,不留痕跡。有些因為重複的發生,產生不了什麼新奇或扣動心絃的力量,而置之不理。但有時候,對於一些一生只有一次,特別發生的事情,或突然閃過的念頭,是與切身有關係的,就會花大量時間去深思,琢磨,領悟,結果最後會再次定義自己的人生,去改變自己即將踏上的旅途。
通常我們都會閱讀一些文章,或聆聽一場演說,文章或演說,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收集一些與主題有關的資料,積極的去肯定那些對它有利因素的,而強烈否定那些背道而馳的內容,以便作為支持其結論的骨幹。好比一個促銷員,推薦其產品的時候,總把優點好處突出來介紹討論,帶過且隱藏不為人知的弱點危害,為求達到最終的成功銷售。美化其言算不上是欺騙,因為那是消費者的選擇,與人無尤也。幸好在外國,民事法律對消費者有保障,所以對於數目大的買賣交易,賣方都要列明有機會影響買方決定,而要考慮到的項目,就算缺漏,訴訟還是可以得直。多年前,有亞洲人在不知情,低價拍買下一座曾經發生過兇殺案的住屋,並繳了定金,過後才發覺。大家都明白多數亞洲人對此類房子都避而遠之,免為心理上加上負擔,致家居不寧。結果這件事後來藉著傳媒輾轉的輿論,定款得到退還。這是業界守則的漏洞,但為保障消費者,現在有關部門已把房產的歷史,制定為必須提供的資料。
只要與現實社會有接觸,從不同的界面,都可以找到文章言論的蹤跡,報紙,網頁,書籍,雜誌,信件,廣告等。演說方面呢,電台,電視,聯誼演藝會,招待會,內容縱橫交錯,可謂應有盡有。我們會發現,無論什麼題材,有正面的讚揚,也一定有反面的貶斥論調,就好比左右手,同樣重要,社會上的左派右派,各持己見,不是也共存嗎?
近年來也很流行一些棟篤笑的節目。大致上是利用一個怪誕的主題,作為賣點。內容一開始,就已經覺得是在任意發揮,過程中亦會透過邏輯思維來推理。但最終目的,是要引來全場觀眾拍手喝采聲。也許我們心底下在懷疑,究竟觀眾是否完全聽懂,認真的思考而作出反應呢?無可否認,答案是很少數人可以做得到,大部分人都會是興之所致,而去附和,為什麼?不是說楝篤笑嗎,大家來這裡幹什麼,來找人生真理﹖事實上只是希望花錢能找笑料,用歡笑來調劑一下身心。
一篇短文,輕描淡寫,沒有任何結論,讀後悠然自得,心矌神怡,如沐春風,愁雲盡消,能把抑制的緊張情緒鬆弛下來,對精神上的調劑,得益不淺。亦有一些文章,讀後氣憤填胸,怒火中燒,有路見不平,拔刀相助,付之行動的衝動,當然也少不了一些讀後滿腔熱淚,使人飲泣不已,放聲嚎哭,皆因惻隱之心,人皆有之,能啟發共鳴,是最能激發人最內心深處的同情與憐憫,有機會去推動大眾,實現博愛精神的方法。論文就不同了,把思維,理論整理妥當後,用很正規的字眼寫出來,全篇有結構性的介紹,有章有節,循序漸進,推理引證,除非讀者聽眾是與學術界有關係的,不然,其他人通常都感到枯燥無味,所以這篇“有感而發”連載性短文的出發點就很清晰,用最簡單率直的言辭,莫須任何的結構,文字隨念而生,不抄襲,不瘋傳,把看到的,聽到的,用自己個人的意見,隨意發表出來,那管怎樣去表達,就好像英文所說的 IMO-In My Opinion ,與人無關。話題那怕是峰迴路轉,只要前言後語互相吻合,冠予適合的題目,今天賣矛,明天賣盾,都可以理直氣壯,一口氣的說下去的,不是嗎﹖
Bill Cosby’s quotes“I don't know the key to success, but the key to failure is trying to please everybody.”
註:作者本身意見,不代表吉如站立場。
喜歡最後一段, 言之有物, 尤其是最後那句箴言: 且譯: 比爾·考斯比曾說過: 「我不知道成功的要素,但試圖取悅每個人是注定要失敗的」。謝謝分享。
ReplyDelete謝謝雨後花,祝福受雨水滋潤雙雙對對的花卉,再次呈現出嬌艷燦爛的美姿。
Delete出生於工人區的他,不懈的努力終於成功地成為美國諧星,演員,作家,電視制作人,教育家,音樂家和社會活動家。我相信他的意思是說,取悅於每人是一件很難做得到的事,最終將使你踏步不前,寸半難移,而失去了當初的信心。
呆鶴。